实验目标:理解生物膜结构的稳定性与植物抗逆性之间的关系;根据植物对不良环境的反应,能合理设计实验的技术途径,实验的操作具有可行性,指标选择合理,实验分析有据,报告符合规范。
案例一
丙二醛的测定
实验原理:植物器官在逆境条件下或衰老时,往往会发生细胞膜脂过氧化作用。MDA(丙二醛)是其产物之一,通常将其作为脂质过氧化指标,用于表示细胞膜脂过氧化程度和植物对逆境条件反应的强弱。
实验用具:分光光度计,离心机,研磨器,恒温水浴,试管
三氯乙酸(TCA),硫代巴比妥酸 (TBA) 溶液(用10%TCA配制0.6%TBA溶液)
实验材料:不同品种的盆栽小麦幼苗
实验步骤:1。MDA(丙二醛)的提取 盆栽小麦在抽穗期停止浇水,进行干旱处理,取叶片1g将其剪碎,加入10%三氯乙酸2ml和少量石英砂,研磨;进一步加入8ml三氯乙酸充分研磨,匀浆液以4000*g离心10分钟,上清液即为样品提取液。
2. 显色反应及测定 吸取2ml提取液,加入2mL0.6%TBA溶液,混匀,试管上加塞,置于沸水浴中沸煮15分钟,迅速冷却,离心。取上清液测定532nm和450nm下的OD值。对照管以2ml水代替提取液。
3. 计算 MDA-TBA反应产物的最大吸收峰在532nm,可溶性糖(以蔗糖为例)的反应产物的最大吸收峰在450nm,吸收曲线彼此又有重叠。根据Lambert-Beer定律,最大吸收峰不同的两个组分的混合液,它们的浓度C与OD值之间有如下关系:
C1/(mmol/L)=11.71OD450 (1)
C2/(µmol/L)=6.45OD532-0.56OD450 (2)
式中,C1为可溶性糖浓度;
C2为MDA的浓度。
根据公式(2)即可计算样品提取液中MDA的含量,然后再计算每克样品中MDA的含量µmol(C2/100)
思考题:(1)MDA的含量说明什么?不同的小麦品种在同样的干旱处理下,其MDA的含量有否区别?怎样解释这种不同?
(2)如果用同一种小麦,作不同的处理,例如干旱,盐渍,冷冻,结果会否有区别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