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实验目的
1、 学习染色体组分析的工艺
2、 掌握染色体组分析的方法。
二、实验原理
染色组通常是指生生物体细胞染色体所有可测定的表型特征的总称,包括染色体的总数,染色体组的数目,组内染色体基数、每条染色体大小、形态等。它是物种特有的染色体信息之一,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和再现性。染色组型分析是对染色体进行分组,对核型的各种特征进行定量和定性的描述,如对染色体长度、着丝点位置、臂比和随体有无等。为细胞遗传学、分类学和进化遗传学等研究提供实验依据。
三、实验材料
蚕豆、洋葱、、大麦、小白鼠等有丝分裂中期标本和显微摄影所得放大照片,要求染色体分散良好,无重叠或重叠很少,着丝粒、随体等形态清晰可辨。
四、用具及药品
显微镜(附摄影装置)、冰箱、恒温水浴锅、135胶卷、载玻片、盖玻片、剪刀、镊子、解剖针、刀片及毫米尺。
无水酒精、70%酒精、冰乙酸、碱性品红、苯酚、甲醛、山梨醇、对二氯苯、1N盐酸、0.05%秋水仙碱。
五、实验步骤
1. 作常规染色体制片
图16-1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(2N=16) 图16-2蚕豆根尖细胞染色体(2N=12)
图16-3 青蛙骨髓细胞染色体(2N=26)
2.进行显微摄影将标本转换成放大照片(记下放大倍数);
3.对照片测量各条染色体的长臂(P)短臂(Q)的臂长(分别量到着丝点中部),特殊染色体的附加部分等的长度(毫米)。
4.计算有关指标的数值(指标指数),填入下面表格中。
5.将照片剪分成各单个的染色体,按表型特征将全部染色体配同源对(或同源组)。配对的根据是随体的有无及大小,臂比是否相等,染色体长度是否相等。
6.将染色体全部的同源对(或同源组)按以下规则依次整齐排列:
①全部着丝点对齐在同一水平线上,
②短臂朝上长臂在下,
③按大小降序从左到右依次排队(等长的染色体,短臂长者排在前头),
④具随体染色体、性染色体排放在最后(蚕豆染色体组型例外);若有二对以上具随体染色体,则大随体染色体在前,小随体染色体在后。
7.将排好的染色体对(组)按先后顺序粘贴在绘图纸上,编上序号;
8.将上面队列翻拍定型,使其成为终定的核型照片;
9.画出标准化模式图。
六、作业
1、 贴染色体组型图
2、 完成下表
染色体序号 1 2 3 4 5 、、、
短臂长
长臂长
随体
臂比值
着丝点指数
分类名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