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》课程教学大纲

一、课程信息

课程名称: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

Experiment of Human Anatomy and Physiology

课程代码:07210132

课程类别:学科专业课程/限选课

适用专业:生物科学专业(师范类)

课程学时36学时

课程学分1学分

修读学期:3学期

先修课程:动物学

二、课程简介

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是《人体解剖生理学》中一门重要的实验课程,是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学习其它后续课程的基础。本课程的作用是使学生学习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知识、方法和技能,了解生理学实验的主要过程及基本方法,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今后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实验基础。

三、课程目标

(一)具体目标

通过本课程的学习,使学生达到以下目标:

课程目标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,使学生掌握正常人体各系统器官的基本形态及解剖结构,掌握人体解剖及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知识。【支撑毕业要求3.1

课程目标2通过本课程的学习,使学生理解基本实验原理、基本研究方法和实验操作,了解人体各系统器官的一般生理特点和规律,具有胜任中学生物学教学工作能力和获得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。【支撑毕业要求3.2

课程目标3通过本课程的学习,以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以小组为单位的实验活动,通过组员间的分工合作,讨论交流共同完成每个实验项目,能够解决实验过程遇见的问题;同时树立终身学习和实现创新能力为目标,也为学生学习有关后续课程和专业课打下一定的基础。【支撑毕业要求8.1

(二)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


1 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

支撑的毕业要求

支撑的毕业要求指标点

课程目标

3.学科素养

3.1【学科基础】从生物大分子、细胞、个体、生态系统到生物圈等不同层次水平上掌握生物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,扎实掌握规范的生物学实验技能,理解生物学科知识体系的基本思想和方法,掌握一定的生物学科前沿知识,了解生物科学的最新发展动态; 理解中学生物学学科的核心素养的内涵。

课程目标1

3.学科素养

3.2【知识融合】具有宽广的学科视野,学习数学、化学、物理和信息科学等与生物科学密切相关跨学科知识,并了解这些学科与生物学之间联系,了解中学生物与中学化学、中学物理等其他学科以及社会实践之间的联系。

课程目标2

8. 沟通合作

8.1【团队协作】在实践教学中和课堂内外活动中,能够理解学习共同体的特点与重要价值,具有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,能够掌握团队协作知识、方法与技能,并能在教学实践中通过互助合作,解决问题。

课程目标3

四、课程内容

(一)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关系

2 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关系

课程内容

支撑的课程目标

学时安排

实验一人体四大基本组织

课程目标123

3

实验二运动、循环系统器官的形态结构观察

课程目标123

3

实验三人体血细胞类型分类及人体ABO血型鉴定

课程目标123

3

实验四反射时的测定、反射弧的分析及搔扒反射的观察

课程目标123

3

实验五心脏有效不应期、心室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的测定

课程目标123

3

实验六坐骨神经腓肠标本制备及神经与肌肉关系

课程目标123

4

实验七牛蛙离体心脏灌流

课程目标123

6

实验八影响人体动脉血压的因素及测定、心音听诊

课程目标123

3

实验九呼吸、消化、泌尿、生殖器官系统器官的形态结构观察

课程目标123

3

实验十神经、感觉器官系统器官的形态结构观察

课程目标123

3

实验十一人体各器官系统组织学观察

课程目标123

3

合计

37学时

(二)具体内容

3 实验项目与学时分配

序号

实验项目名称

实验内容

学时

实验类型

每组

人数

必开/选开

1

人体四大基本组织

1. 观察人体基本组织的永久切片,认识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;

2. 描述上皮组织;结缔组织;肌肉组织;神经组织的特点;

3. 描述上皮组织;结缔组织;肌肉组织;神经组织的不同之处。

3

综合性

3-4

必开

2

运动、循环系统器官的形态结构观察

1. 掌握脊柱、胸廊、上下肢骨与连接、颅骨的形态结构;

2. 熟悉心脏各腔室、瓣膜、传导束、冠状动脉结构及大血管的走向。

3

综合性

3-4

必开

3

人体血细胞类型分类及 人体ABO血型鉴定

1. 了解鉴定血型的原理,掌握人体ABO血型鉴定的方法;

2. 掌握人体血涂片制作方法和白细胞类型分类,了解各种类型白细胞的形态特征。

3

综合性

3-4

必开

4

反射时的测定、反射弧的分析及搔扒反射的观察

1.掌握反射时的测定方法,了解刺激强度和反射时的关系;

2. 通过蛙的屈肌反射,明确脊髓反射的基本特征,分析其可能的神经机制;

3. 通过破坏迷路的实验方法,观察迷路在调节肌张力与维持机体姿势中的作用。

3

验证性

3-4

必开

5

心脏有效不应期、心室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的测定

1. 学习蛙类动物单毁髓与双毁髓的实验方法;

2. 学习代偿间歇的测定方法;

3.了解心肌的生理特性,认识心肌产生期前收缩的条件。

3

验证性

3-4

必开

6

坐骨神经腓肠标本制备及神经与肌肉关系

1. 学习蛙类动物单毁髓与双毁髓的方法;

2. 学习并掌握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及腓肠肌标本的制备方法;

3. 掌握阈刺激、最大刺激、动作电位等概念;

4. 观察刺激频率与肌肉收缩反应之间的关系;

5. 了解单收缩、不完全强直收缩、强直收缩等形成机制。

4

验证性

3-4

必开

7

牛蛙离体心脏灌流

1. 学习斯氏离体蛙心灌流法;

2. 了解心肌的生理特征;

3. 观察Na+ K+ Ca2+ 及肾上腺素(Adr)等对离体心脏活动的影响。

6

设计性

3-4

必开

8

影响人体动脉血压的因素及测定、心音听诊

1. 熟悉听诊器及血压计使用方法,熟悉听诊的区域;

2. 辨别第一心音、第二心音;

3. 测定安静或不同运动后状态下的血压变化。

3

综合性

3-4

必开

9

呼吸、消化、泌尿、生殖器官系统器官的形态结构观察

1. 熟悉鼻腔、咽、气管、肺的结构;

2. 熟悉口腔、食管、胃、肠的结构;

3. 熟悉肾、输尿管、膀胱的结构。

4. 熟悉男性睾丸、附睾、阴囊、前列腺、精液、尿道球腺等,女性的子宫、输卵管、卵巢。

3

综合性

3-4

必开

10

神经、感觉器官系统器官的形态结构观察

1. 观察神经系统大体结构;

2. 熟悉脑干结构;

3. 了解眼球、耳的大体解剖结构。

3

综合性

3-4

必开

11

人体各器官系统组织学观察

1. 熟悉消化管各段的组织结构;

2. 熟悉心脏的和血管组织结构;3. 熟悉气管与肺的组织结构;

4. 熟悉肾的组织结构;

5. 熟悉睾丸的组织结构、卵巢的组织结构。

3

综合性

3-4

必开


五、教学方法

传统的面授教学、小组讨论,多媒体教学、任务驱动式教学及探究式教学等方法。

六、课程考核

本课程过程性考核,以平时成绩作为课程的考核成绩;平时成绩由实验操作、实验报告和课堂讨论三部分组成。

七、课程思政

在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各个实验中,都有意识地融入思政元素。及时关注生物学领域的时事热点,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,培养其关注社会、关心国家大事的习惯。

八、课程评价

课程评价主要是本门课程的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。课程评价主要采用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,具体包括:实验操作、实验报告、课堂讨论三部分成绩。相应课程目标评价方式见表4

4 课程目标评价方式

课程目标

实验操作

实验报告

课堂讨论

课程目标1

课程目标2

课程目标3

调查问卷根据本门课程目标制作,主要反映被调查者(教师本人或学生)对课程目标达成的满意度,满分为1.0分,0.71.0分为完全达成,0.40.7分为较好达成,00.4分为未达成;平时表现分为实验操作,平时作业,课堂讨论等,根据完成情况赋分;期末课程论文根据学生论文质量赋分。最终按照表5所列分值为百分比权重进行转换。

5 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

课程目标

实验操作70%

实验报告20%

课堂讨论10%

课程目标达成评价方法

课程目标1

70

20

10

课程分目标达成度=0.70×(分目标实验操作平均分/分目标实验操作总分)+0.20×(分目标实验报告平均分/分目标平时成绩总分)+0.10×(分目标课堂讨论平均分/分目标课堂讨论总分);

课程目标整体达成度=课程分目标达成度的最小值。

课程目标2

70

20

10

课程目标3

80

20

0

注:1.权重为对应评价方式在相应课程目标中的权重,A1%+A2%+An%=100%

2.目标分值为课程目标对应评价方式的满分,同一评价方式目标分值之和为100

3.实际平均分为参与评价的学生在该评价方式的平均分。

4.课程分目标达成评价值为实际平均分/目标分值*对应权重之和。

5.整体课程目标达成评价值为课程分目标达成评价值的最小值。

九、课程资源

(一)建议选用教材

艾洪滨.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教程(第三版). 北京:科学出版社,2014.

(二)主要参考书目

[1] 沈岳良等主编.现代生理学实验教材.北京: 科学出版社, 2006.

[2] 辜清等主编.人体组织学与人体解剖学试验. 北京: 高等教育出版社, 2005.

[3] 左明雪主编.人体解剖生理学. 北京:高等教育出版社, 2006.

[4] 张秀芳.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教程. 北京:科学出版社,2018.

[5] 孙久容等主编.生理学实验. 北京: 北京大学出版社, 2005.

(三)其它课程资源

[1] 生理学教学视频http://v.dxsbb.com/yiyao/491/

[2] 人体解剖学教学视频https://www.iqiyi.com/w_19rtr8lkj5.html

[3] 网络教学课程http://imooc.xynu.edu.cn/portal/

[4] 专业文献网站http://cnki.net/


执笔人:李红敬

参与人:于同雷

课程负责人:李红敬

审核人(系/教研室主任):于同雷

审定人(主管教学副院长/副主任):荆胜利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20238


仪器设备

总点击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