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细胞生物学实验》课程教学大纲

一、课程信息

课程名称细胞生物学实验

Experiment of cell biology

课程代码:07110221

课程类别:选修课

适用专业:生物科学

课程学时:38学时

课程学分:1学分

修读学期:5学期

先修课程:植物学、动物学、生物与分子生物学、遗传学等


二、课程简介

细胞生物学实验是生物科学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,是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力,提高科学思维能力和独立操作能力的最佳途径。本课程分显微镜的使用、基本实验技术和细胞的机构、功能与生命活动三大部分9个实验。让学生在掌握显微镜的调试、使用的基本技能和细胞培养、组分分离分析等基本技术的基础上,能一定程度验证细胞生物学理论课程的相关内容,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的目的。

三、课程目标

(一)具体目标

通过本课程的学习,使学生达到以下目标:

1.加深对细胞生物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,掌握细胞生物学研究的基本实验技能,将细胞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。【支撑毕业要求 3.1

2.掌握线粒体、叶绿体等细胞器的提取和观察;细胞中酸性磷酸酶的显示法、DNA的细胞化学染色等技术。通过理解实验原理,熟悉实验操作,分析实验结果,培养从事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。【支撑毕业要求 8.1

(二)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

1 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

支撑的毕业要求

支撑的毕业要求指标点

课程目标

3.学科素养

3.1【学科基础】从生物大分子、细胞、个体、生态系统到生物圈等不同层次水平上掌握生物学科的基础理论知 识,扎实掌握规范的生物学实验技能,理解生物学科知识体系的基本思想和方法,掌握一定的生物学科前沿知识,了解生物科学的最新发展动态; 理解中学生物学学科的核心素养的内涵。

课程目标1

8.沟通合作

8.1【团队协作】在实践教学中和课堂内外活动中,能够理解学习共同体的特点与重要价值,具有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,能够掌握团队协作知识、方法与技能,并能在教学实践中通过互助合作,解决问题。

课程目标2


四、课程内容

(一)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关系

2 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关系

课程内容

支撑的课程目标

学时安排

实验一荧光显微镜原理和使用方法及叶绿体的分离与荧光观察

课程目标1、2、3

4

实验二 细胞膜的渗透性、血影的分离与观察

课程目标1、2、3

6

实验三 细胞中酸性磷酸酶的显示法

课程目标1、2、3

4

实验四 线粒体和液泡系的超活染色与观察

课程目标1、2、3

6

实验五 线粒体的分离与鉴定

课程目标1、2、3

4

实验六 植物细胞骨架的光学显微镜观察

课程目标1、2、3

4

实验七 类坏死的处理及死、活细胞鉴别

课程目标1、2、3

4

实验八 马铃薯块茎细胞及淀粉粒的显示

课程目标1、2、3

2

实验九 DNA的细胞化学染色-Feulgen染色

课程目标1、2、3

4

合计

38学时

(二)具体内容

3 实验项目与学时分配

序号

实验项目名称

实验内容

学时

实验类型

每组人数

必开/选开

1

荧光显微镜原理和使用方法及叶绿体的分离与荧光观察

荧光显微镜的构造、原理和使用方法。叶绿体的分离及荧光特性的观察。差速离心及密度梯度离心方法。

4

综合性

1

必开

2

细胞膜的渗透性、血影的分离与观察

细胞膜的渗透性及各种物质进入细胞的速度。血影分离的基本原理及方法,并观察血影与红细胞的区别。

6

验证性

2

必开

3

细胞中酸性磷酸酶的显示法

酸性磷酸酶的显示方法及原理。观察酸性磷酸酶在细胞内的分布状况。

4

综合性

1

必开

4

线粒体和液泡系的超活染色与观察

学习一些细胞器的超活染色技术;了解各种材料固定方法和染色技术及其原理。体内活染与体外活染的区别。实验过程中假阳性问题。

6

综合性

1

必开

5

线粒体的分离与鉴定

掌握动、植物细胞线粒体的差速离心分离法以及线粒体的鉴定方法。了解密度梯度离心方法及其在生物学中的应用。

4

验证性

1

必开

6

植物细胞骨架的光学显微镜观察

掌握考马斯亮蓝R250染动物细胞质微丝的方法及其原理。学习植物细胞的骨架的结构特征。

4

综合性

2

必开

7

类坏死的处理及死、活细胞鉴别

了解细胞损伤和损伤后的变化过程以及死、活细胞的鉴别方法。学习实验方案设计方法。

4

设计性

1

必开

8

马铃薯块茎细胞及淀粉粒的显示

了解马铃薯块茎的结构及淀粉粒的分布状况。注意观察马铃薯块茎淀粉粒的分布,掌握徒手切片技术。

2

综合性

1

必开

9

DNA的细胞化学染色-Feulgen染色

了解Feulgen染色的原理并掌握Feulgen染色的技术;了解DNA在植物细胞的分布,并观察不同细胞分裂时期。

4

综合性

2

必开


五、教学方法

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,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。实验课堂讲授,启发式教学,小组实验,多媒体教学。

七、课程思政

1.培养科学素养:通过观察不同细胞内部结构,认识生命本质和发展规律,理解生命的复杂性和精妙性。培养学生能够科学地认识、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科学素养。

2.弘扬爱国精神:介绍中国在细胞生物学领域的科研成果和贡献,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。

3.培养创新精神:通过实验过程中的假阳性问题,鼓励学生提出新的影响因素和观点,并引导学生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或设计实验验证其观点,培养创新精神。

4.强调团队合作:引导学生观察细胞内不同细胞器的分工和合作、细胞骨架的结构特征,细胞内的合作,共同构成复杂的机体活动。提示学生在科研研究以及学习中也要互相合作,互相帮助才能达到共赢。

八、课程考核

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程实行单独考核,单独记成绩。

总成绩(100%)=实验报告(50%)+平时操作(50%)。对每个实验的实验报告和实验操作进行考评。

、课程评价

课程评价主要是本门课程的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。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主要采用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,具体包括:课程调查问卷、访谈、课程考核成绩分析法等。

4 课程考核成绩对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

课程目标

考核方式

权重

目标分值

实际平均分

目标达成评价值

课程目标1

实验报告

20%




实验操作

70%



课程讨论

10%



课程目标2

实验报告

20%




实验操作

70%



课程讨论

10%



课程目标3

实验报告

20%




实验操作

80%



课程讨论

0



注:1.权重为对应评价方式在相应课程目标中的权重,A1%+A2%+An%=100%

2.目标分值为课程目标对应评价方式的满分,同一评价方式目标分值之和为100

3.实际平均分为参与评价的学生在该评价方式的平均分。

4.课程分目标达成评价值为实际平均分/目标分值*对应权重之和。

5.整体课程目标达成评价值为课程分目标达成评价值的最小值。


十、课程资源

(一)建议选用教材

丁明孝 苏都莫日根 王喜忠 邹方东主编《细胞生物学实验指南》高等教育出版社,2016年7月。

(二)主要参考书目

1. 《细胞生物学》(第4版),翟中和,王喜忠,丁明孝著.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

2. 王金发 何炎明 刘兵主编《细胞生物学实验教程》(第二版)科学出版社,2015年7月。

(三)其它课程资源

1.细胞生物学,四川大学,精品课程,中国大学MOOK https://www.icourse163.org/course/scu-46011.

2.细胞生物学教程:http://www.cella.cn/book/

执笔人:徐海霞曾威、衡双平

课程负责人:徐海霞曾威、衡双平

审核人(系/教研室主任):彭波

审定人(主管教学副院长/副主任):荆胜利

           2023 8月


仪器设备

总点击榜